新利体育新利体育新利体育近期,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应举措。“新基建”正在成为经济建设领域的焦点之一,市场掀起一股“新基建”的热潮,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要认识到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新基建”作为新兴产业,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是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这场“新基建”热潮,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摒弃“旧思维”,从实际出发,坚持理性务实、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方能事半功倍、行稳致远。
所谓新型基础设施,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总的来看,“新基建”投资潜力巨大,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为车联网、智慧城市、AR/VR、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提供发展基础。根据相关机构测算,到2030年,5G将直接贡献总产出和经济增加值6.3万亿元和2.9万亿元,间接贡献是10.6万亿元和3.6万亿元。从需求侧看,“新基建”有助于稳增长和稳就业,促进消费升级,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从供给侧看,“新基建”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为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加快推进“新基建”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但是,对于“新基建”,人们也存在一定担忧。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其典型特征就是“发力于科技端”,普遍技术含量高、应用要求强、融合壁垒坚、关联范围广、管理难度大,与过去大兴土木和堆砌钢筋混凝土的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在技术属性、投资方式和运行机制上都有明显区别。那么,“新基建”如何实现全国合理布局,如何跨域统筹衔接,如何合理测算需求,如何切实保证实效,如何长效持续运营,这些重要问题都必须在“新基建”热潮下给予冷静思考和科学回答。
因此,要把“新基建”好事办好,就不能完全沿袭过去的投资逻辑,要坚决摒弃“旧基建”的规模导向和债务导向思路,坚决根除“一哄而上”“为了基建而基建,为了投资而投资”的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坚决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重走老路”“运动式增长”,而要冷静思考,精准施策,使其真正起到惠民生、稳增长、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的重大作用。
总的来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的不同。加快推进“新基建”,需要更新观念,应摒弃三种“旧思维”。
一是摒弃“重硬轻软”思维。“重硬轻软”一直是以往信息化建设的痼疾。“新基建”不仅包含“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基建”,也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基建”,比如信息系统的软件、人工智能算法、虚拟网络空间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以及法规、标准等软环境保障等。实践证明,“软基建”往往是决定“硬基建”成效高低乃至最终成败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些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硬设施”方面投入可谓巨大,但由于在完善体制机制、科学统筹协调、数据开放共享等“软设施”建设方面不到位、不匹配、不适应,造成“硬建设走在软管理前面”的发展错位,使得智慧城市建设成效不彰。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公共卫生管理和疾控服务水平,网上购物、线上教育、远程医疗等“软设施”,才是城市的“硬核”实力。大数据中心、5G基站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载体上传输运行着数据、信号等各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软”资源,关键是要实现各类“软”的虚拟资源和无形要素的高效流动与有效治理。
二是摒弃“重政轻企”思维新利体育。“新基建”带动的是多个行业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产业链,离不开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是“新基建”必须秉持的重要原则。“新基建”涉及的大多是高新技术含量极高的产业和项目,需要专业化的需求分析测算、技术路线甄别、市场价值评估、投资风险评判等,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政府在“新基建”中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戒政府主导、大包大揽,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而应通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从而使“新基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三是摒弃“重建轻用”思维。“新基建”不仅具有基础设施的基础性和公共性,而且也是集聚创新要素多、应用广泛、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技术创新领域,因此也具有显著的产业性、消费性、技术性基建、应用性等多重属性。一方面,“新基建”应以“用”为本。“新基建”不仅要成为新时代基础设施的“底座”,更要为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服务提质、经济增效提供核心“引擎”,以应用成效体现建设价值。另一方面,“新基建”应突出数据赋能。“数据”是“新基建”的灵魂,数据不仅在于“大”,更在于“活”,只有“应用”才能激活它。此外,“新基建”应实现长效运营。“新基建”从投资建设的角度来看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如何长期、可持续地运营好、管理好、发展好。信息技术更新迭代快新利体育,信息设备折旧周期短,要高度重视长效运营机制设计,根据不同项目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运营模式。
搞好“新基建”是一个复杂精细的系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健康有序推进“新基建”,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新动能。
第一,做好“新基建”“软”“硬”同步、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一是要下大气力推进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以及工业软件、高端应用软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我国软件领域的“软实力”。二是要大力解决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核心和关键模型、算法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巧实力”,抢占数字科技和产业的价值链高端和金字塔顶尖,避免过度重视数据存储设施造成产能过剩和低端徘徊。三是要着力突破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的“软基建”瓶颈,提升对各类虚拟资源和无形要素的有效治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以数据等“软”资源为关键要素的建设模式与运营管理模式,提升数据治理能力,补齐治理短板。
第二,在“新基建”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新基建”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行”,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各自主要职责与界线。政府在“新基建”中应更多作为发展方向的“引导者”和发展环境的“守护者”,开展科学规划、统筹布局,下大气力优化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促进和维护公平竞争,提高监管水平,提供有效信息服务。应进一步放开“新基建”领域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并着力通过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制度改革,实现减税降费、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为“新基建”保驾护航新利体育。市场则应根据市场需求自行配置行业资源要素,鼓励和引导不同主体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合作,充分释放市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新基建”大潮中的弄潮儿和生力军。
第三,做好“新基建”项目的需求分析与科学测算新利体育。开展“新基建”项目建设应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科学开展项目需求分析与测算,实现“新基建”从“战略目标”到“业务应用目标”到“系统建设目标”的科学推演设计。特别要立足经济、适用、先进、高效,走低成本、高效益的“新基建”发展道路,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提供人们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新基建”设施与服务。
第四,做好“新基建”的数据赋能与长效运营。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的赋能与提升作用,加速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融合性基础设施,以数据的畅通流动、开放共享和泛在融合,倒逼和促进社会治理结构、公共服务、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优化、透明高效,发挥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通过“新基建”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催生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要进一步开放“新基建”市场准入,推动“新基建”管理机制创新、资本运作创新、运营模式创新,打造“新基建”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