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武汉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方舱医院患者清零,全部休舱。曾经带给武汉疫情防控转折点的“生命方舟”,完成了阶段性的历史使命。
在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的时刻,光明视野版推出“战疫一线大家谈”栏目,邀请参加过一线战斗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建设人员、志愿者等,讲述战“疫”故事、抒发战“疫”体会、总结战“疫”经验、凝聚战“疫”精神。
首期,我们邀请部分方舱医院的院长、护理领队、建设者,畅谈史无前例的方舱医院的建设过程、运作方式、发挥的功用、留下的经验,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
武昌方舱医院涵盖了呼吸与危重症科、感染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等十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方舱内不仅具备完善的卫生设施、药品及无菌物品存储、器械消毒灭菌、持续的电源供应等条件,还可进行核酸检测、移动CT检查,能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提供有效救治。
对符合收治标准的患者,医务人员负责指引患者入住方舱;对于不符合收治标准的患者,如发现病情较重病例,先收治,再转院。一个多月的运行过程中,武昌方舱医院建立了“一全三重”的分级综合救治模式,运用信息化,探索出一套工作机制,实现了“早救治”“零死亡”的突出效果。
一是落实“全流程”救治。做好“家庭、社区、街道、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和隔离点”等环节衔接,进一步规范患者接诊、救治、会诊、转诊流程。二是落实“三重”救治。重中西医结合、重医护配合、重心理疏导,营造病患康复的有利环境。三是探索一套工作机制,规范方舱医院的运行。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我院专家牵头编写了湖北省《方舱医院工作手册》(第一版),指导各方舱医院的诊疗工作。四是运用信息化,建智慧方舱。采用移动查房、治疗、检查、检验、会诊等全流程无纸化,确保医疗数据完整、可监测;完善适应方舱医院特点的电子病历信息;引进智能机器人,用于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从舱外到舱内的及时配送;为患者配备手环,自动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
运行一个月以来,各医疗队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努力在“治病”的同时更“治心”。辽宁医疗队将患者信息汇总成表,提升了救治效率;湘雅二院医疗队以“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建成患者的“心灵氧吧”;2月24日,武昌方舱医院内组织了“我是歌手大赛”,比赛还设置“最佳风采奖”“最佳人气奖”等,热闹非凡;江西护理队举办“生日会”,为患者送温暖;湖北省中医院医疗队在患者中推广“宣肺通络操”。
充分发挥病友党支部在患者自治中的作用。患者党员带头参与,开展自管互助。我们从各病区患者中挑选优秀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这些党员带头维护病区环境,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基建,大大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压力;他们及时了解并满足病友对生活物资的个性需求;负责新入舱患者的指导,包括环境介绍、物品领用、饮食、活动、情绪等多方面的照顾;有的党员成为消防志愿者,关注日常消防安全,积极排查隐患;有的党员做好心理疏导,让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及时得到关怀。
截至休舱,武昌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124名患者,治愈出院833人,累计转院291人,实现了患者零病亡、零回头,医护零感染。
武昌方舱医院的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中国智慧。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这是中国采取的重大公共卫生举措。把所有的确诊轻症患者统一集中收治隔离,以免造成更大范围的扩散,这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至关重要。同时,方舱医院通过培育“同舟共济、互助友爱”的方舱精神,塑造了“方舱命运共同体”。实行“党建引领、医患联管”,形成了新型医患关系、病友关系,营造了积极乐观的方舱氛围。
作者:孙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江汉方舱医院院长)
江汉方舱医院总床位数1564张,是床位最多、累计收治患者最多、累计出院患者最多的方舱医院,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进行日常管理。医院共两层,五个大区,36个舱,77间房。整个医疗区域设有分诊区、病房区、医护站、咽拭子采样区、急救区等。
在江汉方舱医院,先后有20支外省援鄂医疗队、本市5家医院与武汉协和医院医、护、管理团队共同合作,共计有1153名工作人员。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全流程管控,患者从入住到出院,会在这里得到全方位的治疗、护理和辅导。患者入院后,我们按照最新版诊疗方案要求,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评估,进行标准化诊疗,比如开展核酸检测、CT、血常规等检查,开展抗病毒药物和中医药治疗等。同时,对合并症患者给予及时会诊,对出现重症苗头的患者尽早监测,为重症患者畅通转诊渠道。
在诊疗过程中,我们强调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并重。开舱第3天,广播台就开始投入使用,播放疫情信息、健康科普等内容,增强大家战胜疾病的信心。上海医疗队的心理专家也驰援我们,为舱内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巡诊。
当然,在诊疗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很多困难,而最难的莫过于“开舱”初期如何把各方力量迅速整合在一起,形成对抗病毒的强大合力。2月4日8时,我带领武汉协和医院管理团队,开始了江汉方舱医院的筹建与组织协调工作,包括设计院感通道和医务人员工作地点、组建管理队伍、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制定医疗物资清单、进行院感工作安排等。同时,也要协调来自8个地区的9支医疗队和武汉6所医院医疗队的进驻、衔接、工作安排与人员培训等。
大家在网上看到了很多方舱医院的视频,有人在跳广场舞,有人在捧书阅读。正如视频中展示的,江汉方舱医院这么大的面积,这么高的人员密集度,就像一个小社会,除了医疗安全,消防、治安、饮食安全也至关重要。方舱医院在保障患者身体逐渐恢复的基础上,也尽量满足患者多元的生活文化需求,我们开通了“您呼我应”App,及时了解、解决患者需求。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认为方舱医院在短期内迅速扩充了医疗资源,在防与治两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是快速控制住了传染源,杜绝了病毒在社区内扩散。其次,患者住进方舱后得到了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标准治疗,绝大多数轻症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达到康复出院标准,降低了患者从轻症向重症的转化。最后,通过严格的筛查和监测,对有重症苗头的患者及时干预,对重症患者转诊到定点医院,确保救治及时。
方舱医院是党和国家在抗击疫情非常时期的重大举措,在我国的疫情防控史上没有先例,所有工作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改。方舱医院的实践,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情疫情,迅速组织扩充医疗资源提供了新样板。
接到支援武汉的消息时,我既感突然又不意外。出征前我就参与江苏省中医院发热留观病人的会诊工作,同时也是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防控中医专家组成员,有34年中医呼吸临床经验。在赴武汉之前,曾与其他专家为江苏省东台市两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48人以及从武汉返乡的一千多人进行中医药预防工作,也进病房看过两例确诊病人,对疫情有了基本的认识与思考。
2月10日上午,我们医疗队和江苏省另外5家单位的同志一起从南京出发,坐高铁来武汉。到了武汉之后,国家中医医疗队将我们江苏队派往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与其他四个省队一起为接诊作准备。
由于前期中医药取得了较好疗效,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被确定为一所以中医为主导、中西医结合的方舱医院,一共有800张床位,从2月14日开始对患者“应收尽收”。我们的工作目标,一方面是快速治愈轻症确诊患者,加强周转;另一方面是显著降低重症转化率。同时,我们也要做好防护工作,学习穿脱防护服,确保医护零感染。
2月14日,我们进入方舱医院后,首先要对陆续入住的患者进行问诊,建立病例档案和病人微信群。所有新病人进舱之后我都要去查看病情,掌握一手资料,既要询问病人当下的身体状况、治疗经过,也要摸清刚发病时的临床特征,这些宝贵的病史线索资料对于分析研究新冠病毒发病规律具有重要参考依据。
作为一家以中医为主导、中西医结合的方舱医院,医院会先为病人发放依据前期治疗经验研制的中药统方汤药,早晚各一袋,也就是新冠2号和新冠3号。之后,根据患者总体临床特点,医院研制出了方舱1号、方舱2号、方舱3号、方舱4号,分别针对发热、咳嗽新利体育、无症状但检测呈阳性、焦虑失眠进行治疗。如果病人有特殊不适反应,我们会一对一开具个性化药方。医院旁边还配备了一辆有300多种中药颗粒剂的流动房车,随时为临床应急需求提供中药保障。
我们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患者的痛苦,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一线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比如有些患者胃痛、眩晕、咳嗽、颈椎痛等情况,我们运用太极六气针法等中医疗法,很快就能消除病人的病痛。对于一些病情恢复比较好的患者,每天下午我们会定时带他们练太极拳或八段锦,帮助他们增强体质;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教他们练“呼吸吐纳功”“太极六气功法”,手法简单易学,同时也有保健效果。
当前患者们都已陆续出院,但是在医学上,仍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比如,有一些病人出院后复阳再感染,还有一些出现肺损伤、肺功能下降的情况,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跟踪观察、治疗随访。
我们救援队到达武汉后,接到前方指挥部的命令,赴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工作。我所在的护理团队承担的是综合协调组的工作,具体负责患者入院、一日三餐及生活用品的发放、药品的发放、核对标本、出院手续办理等工作。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疫情中大规模建设方舱医院。作为“先遣队”,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需要我们不断在工作中摸索并实践。
记得第一次进舱时,我们接诊了二百多名患者,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患者没有家属陪护,护士们便主动上前搀扶,并帮他们提随身物品。后来,一名护士手绘了住院流程指引图,粘贴在醒目位置,让患者清楚就诊步骤、有序排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发药及核对标本工作更是一项艰巨任务,不能有半点差错。方舱医院运行之初,信息化设备还没有到位,所有患者所需药品都由病房护士到综合总台领取。由于需求量大,常常出现药品配备不足或特殊药品短缺的现象。在信息化系统上线后,护士长亲自到病区对护士及患者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将其中合理化建议进行梳理、积极落实。经过大家的努力,患者们很快对医护人员产生了信任,并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感控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前线的每个队员都深知,只有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更好地救护患者。每次进舱、出舱,随队的感控医生都会现场指导,大家相互监督、相互帮助。队员们都能在很短时间内安全有效地穿脱防护用具,这得益于救援队前期做了扎实的理论培训和实操演练。
生活中,同样需要严防死守感控防线。到达武汉驻地后,救援队第一时间与同住酒店的广西队、浙江队共同制定了详细的驻地院感防护处置措施和流程,包括上下班行走通道的布置及就餐秩序的管理,避免队伍之间人员的交叉感染,确保每个队员的安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实现了团队零感染的目标。
随着方舱医院休舱,治愈患者到统一隔离点开始了为期14天的隔离。我想对他们说:“疫情很残酷,生病也很不幸,但你能战胜它就很了不起。现在大病初愈,保持良好心态和乐观情绪非常重要,要严格遵医嘱、按时吃药。坚持就是胜利,一起加油。”
作者:杨显利(中建三局绿司副总经理、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和沌口方舱医院项目指挥长)
接到建设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任务时,我们刚建完火神山医院,在沌口六村集中隔离待命。接到任务后,我们火速集结,在20分钟内赶到武汉体育中心,开始紧锣密鼓的建设工作。
武汉体育中心分为两个馆体育馆和羽毛球训练馆,共设1000张床位。我们负责体育馆600张床位的电路安装及隔断加固工作。体育馆共设有6个大病区,其中分别设置中病区和小病区,大、中、小病区之间呈“井”字形布局,相互隔离又能相互关照。每个小病区以4个床位为单位呈四方形围合墙面隔离,单侧类似两人标间格局,私密性较好。
在病区内,1000张病床及被褥都是整齐划一的军草绿色,每张病床旁边都设置有5孔插座。我们按照大、中、小病区及病床编号分类制作了各类型导引指示标识,患者只要记得自己的病床号,根据随处可见的指引牌就能找到自己的病床。地上贴有规范的消防疏散指引荧光牌,如遇紧急情况,可有序撤离。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建设完成后,我们又接到武汉经开区沌口方舱医院的任务。武汉经开区沌口方舱医院内设996张床位,该方舱医院位于通顺大道和东荆河之间,交通便利,周边1公里内没有居民区。面积约6300平方米,单层仓库,层高较高,较为空旷,有利于空气流通,是武汉市第一个利用暂时闲置的工业厂房建设的方舱医院。
我们为沌口方舱医院做了许多“暖心设计”:引入1000兆宽带,每个床头设置一个无线路由器,实现院区内WiFi信号全覆盖,患者可以随时流畅地与家人视频通话、观看网络节目;在床位周边设置暖黄色灯带,夜晚院区内大灯关闭后,亮度稍弱的暖黄灯带可自由开启;使用BIM技术优化各类管线,合理设置床头插座,方便患者在床头充电;精心布置绿植,为医院增添丝丝春意,使患者身心愉悦。
这么大的工程,建设现场是十分繁忙的,参建人员众多,各类材料物资更是数不胜数。为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我们每次开工前都进行周密安排,科学安排工序,责任分工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建设方舱医院的许多材料需要达到医用标准,这对我们房屋建筑公司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治病救人的事绝对含糊不得。为了采购物资,一天跑个七八百公里都是小事。建设完工后,我们特意安排了专人专组对接维护,一有需要,会立马去维护,保证正常运转及安全。
方舱医院建设中展现的很多中国智慧,其根源是用心和大爱,比如我们从患者的角度制定的“十大设计”,就是为了他们能够安心、舒心、开心地养病。同样,“中国速度”也是,哪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普通人在拼命就是为了医院能够早一点交付,患者能够早一点得到救治,因为我们爱我们的武汉,爱我们的同胞。